如何装修才能没有踢脚线
暗藏踢脚线
一种方式是在墙面上做一层石膏板,或者装饰墙板,在下部留出暗藏踢脚线的位置,方便后期安装踢脚线。也可以只在墙面做护墙板。如果在踢脚线处装灯的话,需要留暗光灯槽。
如果不做灯槽的话,在墙板与地面之间留1-2厘米的缝隙即可。缝隙里面靠墙贴贴纸,方便后期清理卫生即可。这种方式叫墙压地,使用墙面做墙板装饰的可以这样做。

一种方式就是做嵌入式踢脚线,可以将原墙面的水泥砂浆抹灰层拆掉,只拆踢脚线高度的即可,提前把踢脚线的高度选好,5-8厘米即可,然后后期安装这种嵌入式的踢脚线即可,这种也可以在里面暗藏灯带。
一种方式是不做踢脚线,直接在后期用美缝或者玻璃胶,在地面与墙面之间打胶,做成圆弧形的抹角即可。这种没有踢脚线的适用于灰尘较少,居家比较干净,或者墙面是墙布的情况下,可以这样做。
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墙面的颜色和踢脚线的颜色一致,且踢脚线做成暗藏的或者嵌入式的,这样也可以将踢脚线从视觉上隐藏起来。
下图是日本住宅中的踢脚处理,用2-3厘米高的边条,直接安装在墙面上,使用与墙面颜色同样的装饰条,不仔细看很难发现。
这种比较低矮的踢脚线,同样适用于比较干净的居家,如果说经常用湿拖布擦地,很容易脏污墙面,如果用地推的话要好一些。另外用金属装饰条镶嵌在墙面上也可以。
现在很多国外现代简约风的家里,在空间线条上的处理就显得简单利落,墙角没有多余的踢脚线,整个室内空间显得浑然一体。对于不要踢脚线的说法在我们国内还很少提及,在传统观念里安装踢脚线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。
那么这踢脚线,到底能不能省?为啥别人家有胆量不装踢脚线?
踢脚线关键是为了遮挡铺地板预留的缝隙。解决缝隙的问题,如果能找到其他方法解决这一难题就可以和踢脚线说拜拜了。那么国外对于不要踢脚线的做法是怎样处理的呢?下面简单来谈一下。
1. 收边条
各种收边条出现,为工序的简化和成品的美化出了大力。在墙角的处理里,也能用收边条帮忙。
2. 打矽胶
其实就是打玻璃胶,将缝隙的部分挡起来,因为玻璃胶具有弹性,而且只是覆盖在缝隙表面,所以完全不影响地板伸缩。这是***家装里很常用的手法,选择玻璃胶的颜色和墙面或地板相近,效果非常整体,几乎看不出处理的痕迹。
3 .用墙面遮挡
利用壁面压住地板,遮挡缝隙也是个办法。可以沿墙角凿缝,铺设地板时塞塞进墙角;也可以选择增厚壁面。
4 .改换地板
换个角度想,解决缝隙问题,直接换地板材料也是可以的。比方说用自流平混凝土地板取代木地板或瓷砖地板。不过对家庭来说成本有点高,对施工工艺也有较高的要求。
5.暗踢脚线
暗踢脚线指的是踢脚线抹面与墙面一样平,这种踢脚线美观实用。
暗装踢脚线步骤—安装
钻孔:钻孔前要观察好水电的布线走向,以防出错。钻孔的间隔不能太大,不然踢脚线难以贴住墙面。用专用工具在墙面钻孔。踢脚线常见的长度为2m,为了将踢脚线固定得更牢,钻孔的间隔应在40cm左右,接口处的间隔应小一点。将小木条钉入刚才打好的孔中。固定踢脚线的钉子就钉在这木条上,直接钉在墙上,钉子容易松动。由于水电工程的管子就埋在墙壁上,开关插座的正下方就是管道的位置,打孔时要算好位置,避免破坏。
固定:固定踢脚线前要对墙面进行平整、清理,不然踢脚线装上去后,不能完全贴紧墙面,会留下难看的缝隙。看准钻孔的位置,再将钉子固定住踢脚线。固定时要注意踢脚线与墙面是否紧贴,钉子也应完全没入踢脚线内,看不出来。注意无论是高分子、密度板、木材材质的踢脚线,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,因此靠墙角的踢脚线也应像地板一样,留出1cm左右的伸缩缝。
边角处理:墙角处,踢脚线相交的地方,踢脚线的边缘要进行45度角的裁切,这样接口处就不会留下难看的痕迹。将裁切好的踢脚线进行固定。注意:墙角的踢脚线都要经过45度角的裁切后才能拼接、安装,不然会影响美观。
补充一点。放弃踢脚线的话,很多人会担心墙面清洁问题。这就要在墙漆上多下点功夫。选择合适的防水漆,或者其他技术,完全可以有效防脏。
总的来说,为了不用踢脚线,得到干净利落的视觉效果,真的要额外多花很多功夫。无论是人工还是金钱,成本都要高很多。
我是长居北欧的家居博主Angie,来聊个五块钱的踢脚线吧。
图片:d-cor / pinterest
要回答这个问题,首先要了解:
我们为什么要有踢脚线?
踢脚线的存在首先是为了遮住伸缩缝,就是墙面和地砖之间会随着温度变化的缝隙。
其次,踢脚线的目的才是什么整体风格啊,开挂的装饰啊,遮电线,防止墙面底部变脏啊之类的。
也就是说,如果你能有别的办法遮住伸缩缝和电线,那有没有踢脚线其实问题不大,就是一种风格选择而已。
那不用踢脚线就能完美遮住伸缩缝和电线的方法,到底有没有?
有!
上墙面遮住伸缩缝
图片:出处未知
不知道上面这幅图里墙面和地板的关系大家看懂没有?
没看懂我甩一张住范儿做的图 (做得非常有水平,简单易懂,转粉了!)
图片:住范儿
在很多情况下,这种方案还是会有一点黑缝,但是不会觉得很不美观,因为这条缝看不到地砖的边缘。地砖的边缘还是隐藏在突出的墙体内。
灯光"美缝"
如果还是觉得无法接受上一种方法里的黑缝,那么可以在墙面的缝隙里用LED灯带做一个装逼效果,哦不,说错了,装饰效果。
依然是棒棒的住范儿,做了一张图解释了这个结构:
图片:住范儿
晚上好看的效果图不多,大概效果就是这样:
图片:designmag
只能说LED很牛逼,哪里不亮点哪里,是最高级的"美缝剂"。
图片:mhndu
好了,这个问题本身也不是很复杂,具体还是要靠装修团队了,作为业主的大家了解一下大致原理和手头有哪些选择就可以啦!
想要一个有范的家,你更需要了解的,在我的其它答案和长文推送里,么么哒!
北欧风入门新书:
拆除阶段沿墙角铲除粉刷层1.5厘~2厘米厚,高度根据设计意图确定。地脚线铺设时,留出墙体粉刷找平的厚度,大概3~5毫米。这样粉刷完墙面和地脚线就在同一平面上了。
这种踢脚线的优点:好打扫,不落灰,拖地时不污染墙体,适合极简风格。
缺点:立体感不强
或者使用收边条:
在某站上搜索“阴角收边条”这种收边条垂直大概有2-75px高,PVC、木材等各种材质都有,做法大概就是下面>如许/p>
或者是下面这种
踢脚线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用于收边,极少有工人能把地板边缘铺得整整齐齐成一条直线,总会有些参差,这样也不美观,而且这些参差的缝隙里很容易积灰,针对这一点,可以在地板边缘做波打线,意思就是把墙上的踢脚线做到地面上去而已。
注意:踢脚线跟墙面的颜色可以一致,这样会显得层高高一些,敞亮一些。
踢脚线的历史和作用
踢脚线最初的作用很单一——防污!过去都是布条墩布,墩地的时候难免溅起来泥点子,搞得墙面很脏。所以,当年哪怕是水泥地面,都会用油漆或水泥做一圈踢脚线。这层踢脚线最开始是齐腰高,后来慢慢降低到15cm。
再后来瓷砖和地板开始走入寻常人家,踢脚线就多了一个功能——遮丑。无论是瓷砖还是地板,在地面与墙面之间,都不是紧紧贴在一起的,会留一道1~3cm的缝隙。这个缝隙的存在,是为了防止地面在使用过程中变形,导致隆起或产生空鼓。而踢脚线的存在,恰好可以遮挡这道缝隙。
现如今宽布条墩布越来越少见,溅起来的泥点子也越来越少。所以踢脚线的防污作用也就一降再降——防污作用下降了,踢脚线的高度也就可以降低。所以,现如今的踢脚线已经从15cm下降到10cm,再到7cm,甚至出现了5cm的小踢脚线——这么矮的踢脚线,只是单纯为了遮丑。
所以,想在装修时不要踢脚线也不再是难事——只要解决了那道丑陋的缝隙就行。我们有以下三种方法解决。
方法一:暗贴踢脚线
你之所以觉得踢脚线丑,无非就是因为它突出来一块——如果让它和墙面平齐,而且颜色与墙面相同,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!
所以,“暗贴”的方法就出现了——在墙面上开槽,铺设地面时,把地面的缝隙留在槽内。地面铺设完成后,再用踢脚线把槽填平▼
方法二:玻璃胶>遮掩/strong>
这是最简单、最廉价的一种不要踢脚线的方法——甚至比安装踢脚线还要便宜。
地面施工完成后,在墙壁和地面之间用玻璃胶遮盖住。注意是遮盖,不是把缝隙填满。遮盖好的玻璃胶上,可以利用油漆或墙纸进行美化。
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瓷砖和强化复合地板——这两种地板预留的缝隙较小(当然有的时候施工工人会偷懒,留的缝隙就大了。如果想用玻璃胶遮盖,就必须严格把控地面与墙面之间的缝隙)▼
方法三:墙压地
题目描述中的图片,就是典型的墙压地。
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墙加厚了——地面铺设完成后,在墙面加一层石膏板,石膏板与地面之间有一段空隙,刚好利用石膏板的厚度,遮挡住地面与墙壁之间的缝隙▼
为了美观,可以将石膏板的底部加高,在石膏板内安装灯具▼